“40万速”中国眼科医师鉴证系列之邓爱军教授
“图湃40万高速广角血流成像为重新认识前、后段眼病提供了可能,贡献了中国力量!”——邓爱军
OCTA血流成像的原理决定了它可以实施在几乎所有可接受光源照射的有血管组织上,包括角膜前节。但纵观文献却鲜有此类图像,更不用说大范围高清晰的前节血流。究其原因,缺乏针对前节优化的对焦方式,没有符合前节解剖的分层算法,前节追踪效果不彰且扫描速度不足以抵消晃动等,都是限制优秀前节血流图像产出的因素。但如果有了一台既可以前节追踪,扫描速度又极快的OCT,广角又高清的前节血流成像就不再是空想(图1)。
这是一名眼外伤的病患,图2是运用OCT附带的激光扫描检眼镜拍摄的图像,类似红外或灰度的前节照相。可见角膜中央的斜向裂口。
使用图湃40万速扫频OCT/OCTA成像系统北溟鲲,进行前节血流扫描后,可以同时获取包括结构与血流在内的多重信息。图3为运用OCT信号重塑的前节结构Enface,海量的数据点形成了高度立体的图像。伤口的角膜组织与健康的角膜组织存在显著的信号差异,所以在Enface图像上,可以更加清晰地观察角膜的损伤状态。不过,在结构图像上,是无法观察细微的血管信息的。
一键切换到血流状态,结构图像立刻转换为血管图像。除了两侧的结膜血管,最明显的异常就是在理应无血管的角膜背景中,沿着斜向伤口由画面左上和右下向角膜中心生长的两支血管。其特殊的形态让人不禁联想到米开朗基罗绘制在西斯廷礼拜堂的天顶画名作:《创造亚当》中的一处细节:“上帝之指”。以上几个图像来均出自同一个扫描,引导医生对前节结构与血管的病理状态做出精确的判断。
总结:图湃的北溟鲲与瑶光星扫频OCT系统,都全面支持前后节的结构与血流成像。得益于高达40万的极速引擎与专属的前节追踪性能,北溟鲲在前节血流的成像范围、细节呈现和取像时间上更是做出了全面性的历史突破。
图文作者:
邓爱军教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
周健副总(图湃医疗)
*以上图文解读基于完整的信号处理及正确的结构分层,仅供OCTA用户借鉴参考。
“40万速”中国眼科医师鉴证系列回顾(时间顺序)
- 赵明威教授:全域扫频下的视网膜分支静脉栓塞-单次无拼接
- 陈有信教授:一键甄别视盘新生血管—增殖性糖网单次广角血流成像
- 徐海峰教授:全域血流也拼图 — 增殖性糖网与视网膜前出血
- 丁小燕教授:“雄鹰展翅” — 视网膜前膜的OCTA多面观
- 李志清教授:全域血流照样高清 — 脉络膜新生血管多尺寸对比
背景小知识
什么是SS-OCT?
SS-OCT是扫频源OCT(Swept Source OCT)的简称,相对传统谱域OCT,SS-OCT提供了更快的扫描速度,更长的波长带来更好的穿透性。图湃自主研发的新一代SS-OCT更是进一步提升了带宽从而优化了扫描分辨率,提高了相干性和采样频率从而实现超大成像景深,并通过精密的光学设计方案获得更大的扫描宽度。
什么是全域OCT?
区别于传统OCT的基础性能,全域OCT的推荐规范标准为:
扫描速度≥10万次/秒(推荐40万次)
后节深度≥6mm
前节深度≥6mm (推荐14mmm)
结构OCT扫描宽度≥16mm(推荐24mm)
OCTA扫描宽度≥12mm(推荐24mm,15秒采集)
结构OCT轴向分辨率≤5μm(推荐3.8μm)
血流OCTA线间隔分辨率≈15μm
全域OCT不是指范围吗?为什么要强调分辨率?
扫描的宽度和广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通过牺牲画质来换取,比如同样是12mm的广角OCTA扫描,512线和1024线的画质就存在显著的差异,后者的数据量是前节的4倍。所以低精度的OCT/OCTA甚至依靠拼图才能获取的图像至多只能称为广角,而不能叫做全域。
OCT技术新标杆,关注图湃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