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点“浆”山:OCTA可否代替ICGA?赵明威教授团队CSCR研究新作发表
- 分类:图湃读书会
- 发布时间:2022-10-03 17:23
- 访问量:
【概要描述】随着影像技术的提高,眼科医生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R)的认识不断深入。脉络膜血管异常是CSCR发病的确定因素之一,包括脉络膜血管的扩张和高通透性导致视网膜下积液(SRF)。
指点“浆”山:OCTA可否代替ICGA?赵明威教授团队CSCR研究新作发表
【概要描述】随着影像技术的提高,眼科医生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R)的认识不断深入。脉络膜血管异常是CSCR发病的确定因素之一,包括脉络膜血管的扩张和高通透性导致视网膜下积液(SRF)。
- 分类:图湃读书会
- 发布时间:2022-10-03 17:23
- 访问量:
随着影像技术的提高,眼科医生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R)的认识不断深入。脉络膜血管异常是CSCR发病的确定因素之一,包括脉络膜血管的扩张和高通透性导致视网膜下积液(SRF)。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可显示脉络膜毛细血管充血、脉络膜通透性增加、渗漏到间质或间质间隙以及脉络膜血管扩张,但无法对病变进行可重复定量分析和随访。OCTA技术可对视网膜和脉络膜中的血流进行成像、分割和定量,实现CSCR患者脉络膜血管的非侵入性可视化和随访定量,提供关于CSCR血液供应的额外信息,从而帮助临床更好地了解该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无创OCTA是否可能替代有创的ICGA对CSC进行诊断、指导治疗和随访呢?近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赵明威教授团队运用图湃新一代40万速度的全域扫频OCTA技术与ICGA进行对比研究观察CSC,本月在国际期刊《BMC Ophthalmology》上发表标题为《Comparison of swept-source OCTA and 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n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论文(第一作者:曾巧珠)。
图1. 全域扫频OCTA脉络膜毛细血管分层
CSCR患者SS-OCTA上更多的是观察其脉络膜血管,尤其是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变化,表现为三种异常:A型(红色)为粗颗粒高反射区;B型(蓝色)为环绕A型的圆形暗晕;C型(黄色)为A型内部的粗颗粒低反射区。分层错误会影响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异常发现,图湃全域扫频OCTA利用图形识别结合人工智能(AI)技术自动分层算法能够对视网膜和脉络膜各层进行精准分层,准确识别出每一层,包括Bruch膜(BRM)和脉络膜-巩膜界面(CSI)。
图2. ICGA(上行)与全域扫频OCTA脉络膜毛细血管分层(下行)
1)A型异常区域与ICGA上高荧光区对应,与CSCR患者的脉络膜毛细血管扩张和血流增加有关,RPE萎缩也可能导致慢性CSCR的A型异常。与既往研究一致,SS-OCTA上的A型面积与ICGA上的高荧光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2)C型异常区域与早期ICGA的低荧光区相对应,可能是增厚的脉络膜血管挤压脉络膜毛细血管变薄或脉络膜毛细血管缺血。C型异常区域在SS-OCTA上表现大于与早期ICGA上的低荧光区域,表明SS-OCTA在揭示脉络膜毛细血管缺血方面更有价值。
图3. 高清120度全域扫频OCTA脉络膜毛细血管分层(上行)与对应OCT断层(下行)
3)B型异常患者的平均最大视网膜下积液(SRF)厚度大于无B型异常的患者,推测B型异常可能是由SRF引起的阴影效应,而阴影效应不仅是由于色素上皮脱离导致,还有可能是由于光感受器外节段的延伸或不规则或其他伪影。另外,本研究还观察了激光治疗后脉络膜毛细血管变化,为支持激光光凝试图“封闭”RPE渗漏点的假说提供了新的证据。SRF的消退与随访期间B型异常区域面积的统计学减少相一致,提示SS-OCTA可以对CSC进行随访、定量分析评估。
不同的OCTA技术会导致研究结果的异质性。以往研究,脉络膜毛细血管enface图像仅局限于6mm×6mm范围,而本研究运用的图湃全域扫频OCTA技术,结合长波长(1060nm)扫频光源和400kHz扫描速率,15秒不到即可获得24mm×20mm (120°度)的单次眼底成像,高达6mm的扫描深度使得脉络膜的信号不再深不可测,高分辨率图像对视网膜和脉络膜进行近乎组织学的表达,是对以往研究的改进和补充。人工智能(AI)技术辅助分层算法,使得不同层次的血管得以更好地展现,相关病灶与ICGA造影所显示高度吻合,在无创的状态下就可以很好地了解视网膜与脉络膜的血流状态。研究结论认为, SS-OCTA上脉络膜毛细血管粗颗粒高反射区和粗颗粒低反射区是最常见的异常,为CSCR的发病机制脉络膜毛细血管缺血和代偿性扩张提供了证据。全域扫频OCTA技术促进了CSCR患者脉络膜血管的无创可视化和随访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