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资讯中心

信奉长期价值理念,坚持以科学家精神为核心的民主化公司管理模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红光治疗近视能否改变眼底血供?全域扫频OCTA研究助你一探究竟

红光治疗近视能否改变眼底血供?全域扫频OCTA研究助你一探究竟

【概要描述】

红光治疗近视能否改变眼底血供?全域扫频OCTA研究助你一探究竟

【概要描述】

详情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不断攀升,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高度近视与发生视网膜脱离、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青光眼和白内障的风险增加有关。对近视患者进行早期干预的手段层出不穷,红光治疗仪便是其中之一。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周行涛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 Ophthalmic research >新近发表名为《650nm低强度红光治疗对儿童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即时影响》的文章,第一作者杨卫明。率先采用图湃40万速全域扫频OCTA,利用视网膜与脉络膜全域量化功能,测量儿童接触LLRLTlow-level red light therapy,低强度红光治疗)后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以及血流特征的即时、短期变化。研究可能有助于为LLRLT控制近视的机制提供理论支持

背景

目前主流的近视干预方法仍存在一些缺陷,如使用阿托品可能导致畏光、近视力差和过敏。角膜塑形镜OK镜(Orthokeratology)治疗可能导致微生物性角膜炎、角膜点染和上皮铁沉积的副作用。此外,低浓度的阿托品在屈光度上降低了近视受试者的等效球面镜SE(spherical equivalent)变化,但可能不会减缓眼轴生长。最重要的是,这些方法减缓进展的有效率都低于50%。

低水平红光疗法是一种新兴的激光疗法,已用于各种疾病。研究表明,近视受试者长期接受LLRLT治疗后,LLRLT可能会减缓SE的进展,并减少眼轴增长。然而,LLRLT控制近视的机制尚不清楚。

方法

前瞻性研究纳入复旦大学附属上海眼耳鼻喉科医院的25名受试者。随机选择一只眼睛接受LLRLT治疗3分钟。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OCT血管成像(OCTA)用于测量LLRLT前、LLRLT后5分钟和1小时的视网膜中央凹血流灌注密度RFPD(retinal fovea perfusion density)、视网膜中央凹厚度RFT(retinal fovea thickness)、脉络膜中央凹血流CFBF(choroidal fovea blood flow)和脉络膜中央凹厚度CFT(choroidal fovea thickness)。

比较LLRLT和非LLRLT眼的基线特征。通过ANCOVA模型分析视网膜和脉络膜参数的变化。

结论

3分钟的LLRLT对脉络膜血流(CFBF没有产生影响,LLRLT在短时间内增加视网膜血流(RFPD),并在一小时左右恢复。此结果将为LLRLT在近视控制中的作用提供理论支持。

 

 亮点剖析 

很好的OCTA算法

对于脉络膜血管,传统的 OCTA 对视网膜血流和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不敏感,而且脉络膜 Scatter 中血管层和 Haller 大血管层的血流成像由于比视网膜更深更厚且血流饱和,对 OCTA 来说是一项挑战。

图湃利用三维阈值分割算法,用于可视化来自 Sattler 层和 Haller 层的脉络膜中大血管。识别大血管与基质之间的OCT信号差异,辅以各种信号增强和伪信号消除技术,最终实现了脉络膜大血管的三维形态重建

 

图湃重建三维脉络膜血管与全面量化(非论文图片,仅供示意)

全域OCTA的量化功能

图湃全域OCTA开放所有扫描范围相关量化数据。使得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和血流特征的即时、短期变化的收集和分析对比变成可能。LLRLT和非LLRLT眼的基线特征没有差异。LLRLT眼的RFPD在LLRLT后5分钟显著增加,增量为1.70±0.83%(p=0.0389)。LLRLT后5分钟至1小时,RFPD显著下降,平均下降-2.62±0.86%(p=0.0031)。LLRLT后1小时,RFPD水平恢复至基线水平(p=0.8646)。如下表:每个采样点的视网膜参数变化。

然而,与非LLRLT眼睛中不显著的RFPD变化相比,在任何采样点的RFPD改变都没有显著差异。在每个采样点,LLRLT眼睛的RFT、CFBF和CFT均无显著变化。如下表:每个采样点脉络膜参数的变化。

本研究中能够对6–12岁小朋友测量LLRLT前、LLRLT后5分钟和1小时的视网膜脉络膜的即时影响数据分析,得益于图湃全域扫频源和400kHz扫描速率,能够采集深达6 mm的扫描深度和宽达24 mm x 20 mm的扫描区域开放所有扫描范围相关量化数据128Hz的高追频率,缩短了采集时间,减少了成像伪影,消除了眼睛运动和眨眼引起的干扰。高分辨率(轴向3.8μm,横向10μm)的图像以及脉络膜专利的三维阈值分割算法使得不同层次的血管得以更好地展现

 

 
 
 
 
 

 

原文作者:

杨卫明(第一作者)、周行涛(通讯作者)等,复旦大学附属上海眼耳鼻喉科医院

新闻编辑:周雪,图湃医疗

内容校对周健,图湃医疗

相关资讯

© Copyright 图湃(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4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