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V继发视网膜下巨大出血性PED,术后快速平复,AJO报告
- 分类:图湃读书会
- 发布时间:2023-10-10 15:13
- 访问量:
【概要描述】黄斑视网膜下出血 (SMH)包括神经感觉层下视网膜出血和/或视网膜色素上皮(RPE)下出血,是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PCV) 的严重并发症,可导致光感受器和外核层发生不可逆转的损伤。目前对SMH的标准治疗尚未达成共识,玻璃体切除术 (PPV) 联合视网膜下或玻璃体内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tPA) 注射、玻璃体内气体填塞和/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药物给药均已被用于治疗 SMH,取得了一定成果。来自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方肖云教授团队的郑芳医生(第一作者)等在《Americ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Case Reports发表一篇<Rapid flattening of massive hemorrhagic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detachment secondary to 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 after surgery>(PCV继发视网膜下巨大出血性PED手术后快速平复的联合治疗)的文章,介绍病灶范围超过血管弓且出血面积超过50个视盘直径的病例联合治疗后效果显著。
PCV继发视网膜下巨大出血性PED,术后快速平复,AJO报告
【概要描述】黄斑视网膜下出血 (SMH)包括神经感觉层下视网膜出血和/或视网膜色素上皮(RPE)下出血,是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PCV) 的严重并发症,可导致光感受器和外核层发生不可逆转的损伤。目前对SMH的标准治疗尚未达成共识,玻璃体切除术 (PPV) 联合视网膜下或玻璃体内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tPA) 注射、玻璃体内气体填塞和/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药物给药均已被用于治疗 SMH,取得了一定成果。来自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方肖云教授团队的郑芳医生(第一作者)等在《Americ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Case Reports发表一篇<Rapid flattening of massive hemorrhagic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detachment secondary to 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 after surgery>(PCV继发视网膜下巨大出血性PED手术后快速平复的联合治疗)的文章,介绍病灶范围超过血管弓且出血面积超过50个视盘直径的病例联合治疗后效果显著。
- 分类:图湃读书会
- 发布时间:2023-10-10 15:13
- 访问量:
黄斑视网膜下出血 (SMH)包括神经感觉层下视网膜出血和/或视网膜色素上皮(RPE)下出血,是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PCV) 的严重并发症,可导致光感受器和外核层发生不可逆转的损伤。目前对SMH的标准治疗尚未达成共识,玻璃体切除术 (PPV) 联合视网膜下或玻璃体内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tPA) 注射、玻璃体内气体填塞和/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药物给药均已被用于治疗 SMH,取得了一定成果。来自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方肖云教授团队的郑芳医生(第一作者)等在《Americ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Case Reports发表一篇<Rapid flattening of massive hemorrhagic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detachment secondary to 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 after surgery>(PCV继发视网膜下巨大出血性PED手术后快速平复的联合治疗)的文章,介绍病灶范围超过血管弓且出血面积超过50个视盘直径的病例联合治疗后效果显著。
病例中影像学采集如下图1/图2,包括广角眼底照相,B型超声,超广角OCT/OCTA,荧光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造影ICGA。
影像学资料
病例1 :
51岁男性,左眼视力突然下降3天。左眼眼底检查视网膜下出血面积超过血管弓,右眼未见明显异常。其影像学资料如下,手术后最近一次就诊时,最佳矫正视力(BCVA)已提高到20/25。
病例1:图A.术前眼底彩照提示视网膜下出血(绿色星号)和出血性PED(黄色星号);图B.术前眼部B超图像显示高回声RPE下有中度回声出血,表明存在出血性PED(黄色星号);图C. ICGA晚期提示因为出血导致的染料淤积的2个渗漏点(黄色箭头)。图D.第一次手术后1个月以及第二次手术的第一天眼底照相提示颞下视网膜中没有SMH、PED、但存在小范围RPE撕裂(黄色箭头),以及下方周边视网膜存在视网膜下出血(绿色星号);图E. 第一次手术后2周的B超结果为玻璃体出血及未见明显PED;图F. 第二次手术后第一天6mm范围内SSOCTA呈现1型黄斑CNV;图G. 术前24mm SSOCT影像显示视网膜下出血(绿色星号)和RPE隆起从黄斑区至颞侧周边视网膜(黄色星号);图H.第二次手术后第1天24mm SSOCT图像提示扁平PED存在双层征,黄斑区下方存在视网膜下液且脉络膜局部凹陷。
病例2:
一名62岁女性因视力模糊2周就诊。眼底检查显示下方玻璃体腔内有玻璃体积血,视网膜下出血,存在巨大PED从黄斑区到颞侧周边视网膜。其影像学资料描述如下。
病例2:图A.眼底彩照为玻璃体切除术后可见视网膜下出血(绿色星号)和出血性PED(黄色星号);图B.术前眼部B超提示出血性PED(黄色星号);图C.患眼术前18mm SS-OCT存在视网膜下出血(绿色星号)和PED(黄色星号);图D. 术后一周的12mm SS-OCT为视网膜下出血(绿色星号)及出现在黄斑颞侧的、小的PED(黄色星号);图E. 术后3周的24mm SS-OCT提示视网膜下出血(绿色星号)及静止性PED(黄色星号);图F. 术后2个月的24mm SS-OCT为黄斑区视网膜下出血消失及静止性PED(黄色星号);图G. 12mm SS-OCTA外层视网膜血流图(OPL-BM)呈现CNV轮廓(黄色虚线);图H.结构Enface对应图G.为PED与CNV的对应关系(红色箭头);图I. 术后2月眼底彩照为RPE撕裂(蓝色箭头)和周边视网膜下出血的色素沉着(绿色星号)。图J. 同图I对比更好的呈现RPE撕裂(蓝色箭头)和周边视网膜凝结的视网膜下出血(绿色星号)。
治疗过程
两名均出现大量出血性 PED 的 PCV 患者接受了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除术(PPV),同时使用 41 号针头、100% 全氟丙烷 (C3F8) 进行视网膜下注射 tPA (25μg/100μl)。患者以面朝上的姿势平躺1小时,然后保持俯卧姿势7天。
讨论
局限于黄斑或范围远小于本篇文章中的病灶,继发于PCV和AMD的黄斑视网膜下出血治疗后PED平复的病例已鲜有报道,何况两个伴有如此大出血量在手术后短期(1周或2周内)快速平复的病例更令人欣喜。本篇文章中2个病例的影像学成像,其中OCT/OCTA影像均为图湃40万速超广角OCT系统成像,文中提到其成像范围深且广的优势在于可涵盖包括大范围的出血性PED的所有病灶。图湃40万速全域扫频OCT在单次15秒即成完成6mm深、24mm长度范围的百亿体素点高清眼底OCTA成像,且在128HZ追踪频率下为固视不良的患者减少重复扫描次数,提高成像质量,同时提供给临床医师术前、术后的随访对比,为指导治疗提供依据。文章中的治疗措施均在大量出血PED存在的情况下,选择采用视网膜下tPA 注射联合anti-VEGF,得到的结果是血液快速吸收。作者认为tPA在RPE下的血液液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使血液能够流过RPE撕裂处和/或通过脉络膜循环被吸收。黄斑区的视网膜下出血可导致不可逆的视力损失,这是由于铁毒性、较厚的扩散屏障和纤维蛋白网收缩对光感受器的损伤。联合治疗的结果可以更快地减少感光细胞的损伤,提高患者视力。作者在结论中提到尽管样本量较少,但是本篇文章的报道可以发现玻璃体切除术(PPV)联合视网膜下tPA注射、玻璃体内抗VEGF药物注射和气体填塞有助于快速平复大量出血性PED。
原文作者:
郑芳(第一作者),徐张幸,何景良,刘野,徐宇峰,马健,方肖云(通讯作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
新闻编辑:王雯雯,图湃医疗
内容校对:周健,图湃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