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眼科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深层组织病变已有丰富的研究,然而受限于既往OCT技术成像深度及广度,和有创的吲哚菁绿荧光造影,脉络膜中大血管层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面纱。有专家提出思考: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前期,脉络膜中大血管层是否已有不为人知的微妙变化了呢?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蓝育青教授团队,针对这一思考进行研究,采用图湃40万速超广角全域扫频OCTA(UWF-OCTA)探索2型糖尿病患者DR临床前期的脉络膜改变,文章《Changes in the choroid detected by ultrawide-fiel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without diabetic retinopathy》 (超广角OCTA探究无DR的2型糖尿病患者脉络膜改变)发表在Photodiagnosis and Photodynamic Therapy期刊。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2型糖尿病无糖网组(NDR组)140眼,正常对照组87眼,所有患者均行UWF-OCTA检查,拍摄24mmx20mm OCTA(高清模式),获取120°超广角脉络膜血流及En Face影像。专有的脉络膜血流算法和精准分层算法可呈现高清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及中大血管层(LMCV)血流及En face OCT图像,所有图像均做九宫格分区分析脉络膜量化参数(如下图):脉络膜厚度(ChT)、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脉络膜中大血管层血流密度包括2D血流密度(2D-LMCV)和3D-CVI(脉络膜血管指数)、3D-CVV/a(单位面积脉络膜血管体积)、3D-CSI(脉络膜基质指数)和3D-CSV/a(单位面积脉络膜基质体积)。
Fig. NDR患者24mmx20mm超广角全域SS-OCTA。采用专属算法精准识别脉络膜中大血管层(LMCV)(D),呈现超广角LMCV En face OCT(A),脉络膜毛细血管层En face OCT(B),LMCV层2D血管密度(C)、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管密度(E)和LMCV层3D-CVI(F)均采用九宫格分区作数据分析。
研究亮点一
糖网临床前期,周边脉络膜厚度及血流密度已下降!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DR组除中央区域以外的八个周边分区,均呈现脉络膜厚度及血流密度指标的下降(如表),两组中央区域ChT、2D-LMCV、CVV/a和CSV/a无显著差异,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在DR发生前,脉络膜较早受累,以周边脉络膜中大血管层萎缩为主;且周边3D-CVI和ChT的下降与糖尿病病程呈密切相关性。
研究亮点二
3D血流密度指标对脉络膜中大血管层血流密度改变更加敏感!
本研究发现,相比于2D血流密度参数,3D指标(如CVI)的变化更加显著,提示3D指标对糖尿病脉络膜病变更加敏感。与既往用多普勒超声和吲哚菁绿荧光造影研究脉络膜血流相比,SS-OCTA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安全无创高效的检测手段,在成像深度和范围上更优于传统影像方式,超广角全域扫频OCTA所实现的3D脉络膜血流量化参数,为我们进一步探究糖尿病脉络膜改变提供了更加有效的评估指标!
本研究各项脉络膜厚度与血流定量指数均由图湃全域扫频OCT内置软件自动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