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一篇读书会文章里分享了北京协和医院陈有信教授团队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巩膜厚度变化的文献后。短短月余超广角OCTA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视网膜血管变化文章再度发表。北京协和医院,陈有信教授团队孟丽慧医生等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上发表《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retinal vasculature changes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using wide-field OCTA and the correlation with disease activity》(超广角OCTA定量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视网膜血管变化及其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
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病率为20-150 / 10万人,主要影响育龄期女性,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约三分之一的SLE患者可有眼部表现,且表现多样,包括干燥性角结膜炎、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病变、脉络膜病变等。狼疮视网膜病变(lupus retinopathy, LR)是SLE患者视力丧失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患病率在 3% 至 29% 之间,并且被认为与疾病活动度高度相关。利用一些成像技术的定量分析功能,特别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和OCT血管成像(OCTA)检查 ,在尚未发生LR的SLE患者中可以检测到视网膜微观结构或血管系统的变化。
这些变化可能是SLE诊断的潜在标志物,与全身器官受累或疾病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对视网膜进行全面的评估对于早期发现视网膜病变和临床前阶段的异常非常重要,有助于早期治疗,甚至预防不可逆的眼部和全身并发症。
以往相关的文献大多样本量小,所纳入受试者的疾病活动性和临床分期不一致,结论无法推广。虽然已有研究使用OCTA对SLE患者的视网膜血管进行定量评估,但视场较小(3x3 mm或6x6 mm),对周围血管的定量评估尚未见文献报道。有SLE个案病例通过拼图观察周围视网膜病变,但拼图拍摄耗时长,需要检查者与患者的完美配合,极为不便。
在本研究中,通过图湃全域扫频OCTA——新型广角OCTA设备在相对较大的样本量中评估SLE的视网膜血管特征,探讨视网膜尚未出现病理性改变的SLE 患者与健康对照之间视网膜微循环的差异,以及这些改变与疾病活动度、全身炎症指标、自身抗体及其它器官受累的相关性,并且发挥超广角设备的优势,比较黄斑中心凹与周边血管改变的特点。
研究方法
所有受试者均行双眼全面眼科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CVA)、非接触眼压(IOP)测量、眼轴长检查、散瞳前后裂隙灯检查和OCT检查。OCTA检查采用图湃全域扫频OCTA:BM-400K(北溟),采集速度为400,000次A扫描/秒,激光波长为1060 nm,带宽为100 nm,轴向和横向组织的光学分辨率分别为3.8µm和10µm。对SLE患者和对照组分别行以中央凹为中心的24×20 mm OCTA扫描和以视盘为中心的6×6 mm OCTA扫描。记录血管闭塞、无灌注区、视网膜下积液、视网膜出血、血管缠结和扭曲等异常表现。
经全面眼科检查后,将患者分为两组:LR组和SLE无视网膜病变组。LR组定义为任意一只眼出现以下病变:棉絮斑、微动脉瘤、硬性渗出、视网膜点状出血、血管闭塞、无灌注区、视网膜血管炎。无视网膜病变SLE组定义为双眼均未发现上述视网膜异常。对于无视网膜病变的SLE患者组和对照组,评估双眼眼科检查数据,分析BCVA较差眼的OCTA图像。
研究通过设备内置软件对OCTA图像进行分层,对视网膜厚度和血管密度(不同区域视网膜浅层血管密度SVD以及视网膜深层血管密度DVD)进行自动测量。对尚未发生视网膜病理变化的患者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将视网膜指标与系统指标(如疾病活动性指数、自身抗体和其他器官的受累)进行相关性分析。
图1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视网膜病变的眼底成像。
(A)超广角彩色眼底照相显示多个棉絮斑(红色箭头)、渗出(蓝色箭头)和视网膜出血(白色箭头);
(B)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B-scan显示视网膜水肿和厚度增加。
(C) OCTA图像显示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星号),与彩色眼底照片上的棉絮斑相对应。
(D)右眼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网显示无信号区(星号)。
图2:OCTA检测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视网膜大面积无灌注。
(A)视网膜浅层血管网;
(B)视网膜深层血管网。
研究结果
研究共收集102例SLE患者的OCTA图像,中位年龄34.5岁。女性87例(85.3%)。在疾病活动度方面,SLEDAI-2K平均评分为11.88±7.10。其中有视网膜受累者24例,表现为棉絮斑、视网膜出血、毛细血管无灌注区、血管闭塞等征象。其余78例无视网膜受累。另外选择65名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组。
LR的广角OCTA特征如图1和2所示,超广角彩色眼底照相显示视盘周围有多个棉絮斑和多处视网膜出血,后极部有硬性渗出。OCTA图像清楚地显示了黄斑拱环、FAZ面积扩大,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及浅层和深层血管闭塞。B-scan图像显示视网膜内层高反射率,视网膜水肿导致厚度增加。
与无视网膜病变患者(n=78)相比,LR组SLEDAI-2K评分(15.38±7.48 vs 10.73±6.72, P=0.005)和抗dsDNA抗体阳性比例(75.00% vs 51.30%, P=0.04)显著升高,BCVA (logMAR分别为0.30 vs 0.00, P P<0.001)显著降低。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n=65),无视网膜病变的SLE患者在中央凹(P=0.02)、中央凹旁颞侧(P=0.01)、鼻侧(P=0.01)、中央凹周围颞侧(P=0.02)和下方区域(P=0.02)以及颞下区域(P=0.01)和下方区域(P=0.03)的视网膜SVD显著更高。视乳头周围RNFL厚度和VD,无视网膜病变SLE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在9个子区域中,SLE 组的颞下区域内层视网膜厚度与颞上区域外层视网膜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将 SLE 视网膜未受累组按照 SLEDAI-2K 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活动三组,中心凹区域(P=0.003)、旁中心凹颞侧(P<0.001)、旁中心凹鼻侧(P=0.039)、以及周围中心凹颞侧(P=0.005)、周边颞侧(P=0.001)区域,重度患者的视网膜SVD显著高于对照组。中度活动的患者与轻度活动患者各自仅在一个区域的视网膜SVD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其余区域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
讨论
根据研究结果,单次捕获24×20mm OCTA图像可以清晰地反映120°眼内角范围内的视网膜血管灌注情况,是一种很好的评估和监测严重程度的方法。这对于发现SLE患者的无灌注区和评估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并且超广角OCTA作为一种无创评估视网膜血管系统的工具,在遇到有荧光素血管造影禁忌症的严重LR患者时,可以反映出更多的价值。研究数据说明对于视网膜尚未发生病理改变的SLE患者, SV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这些血管变化可能在区分SLE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中有一定的作用。SLE患者视网膜血管的改变与其全身状况密切相关,视网膜SVD在疾病活动度高的个体中显著升高。本研究是一项初步的探索性工作,未来值得进一步探讨SLE患者在临床病程中视网膜血管的改变,这对进一步了解其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直通链接
第一作者
孟丽慧
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2023级临床博士后,师从陈有信教授,博士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以第一作者于《QJM-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Retina》、《Acta Ophthalmologica》等期刊发表SCI论文十余篇。
通讯作者
陈有信
北京协和医院
陈有信,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眼底病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原副会长,北京医师协会眼科分会会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理事兼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及黄斑学组组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眼保健分会会长,中国微循环协会眼微循环分会副主任委员等。近年聚焦PCV与眼科人工智能应用研究。2004年被授予中华眼科学会奖,2008年授予亚太眼科学会“杰出服务奖Distinguished Service Award”,2015年获“中国优秀眼科医师奖”,2016年及2018年获得亚太眼科学会“Achievement Award成就奖”,2018年获得海外华人视觉与眼科研究联合会颁发的2018“杰出领导力奖”。2022年获“省部级华夏科技进步二等奖”,2023年获评 “国之名医·卓越建树” 及 “2023(第九届)人民好医生”。领衔或合作撰写多篇学术论文发表在PRER,Lancet digital health,NPJ digital medicine,Ophthalmology,JAMA Ophthalmology,AJO及BJO等杂志发表。
原文作者:
孟丽慧(第一作者),陈露璐,张辰茜,陈欢,杨景元,王月麟,张雯斐,程世瑜,赵清;赵欣宇,陈有信(通讯作者),北京协和医院
新闻编辑:周雪,图湃医疗
内容校对:周健,图湃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