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散光是导致白内障术后未矫正视力差的主要原因,散光人工晶状体(Toric IOLs)可减少术后散光,从而改善视觉功能。但诸多因素,包括角膜前表面散光测量不准确,对角膜后表面散光影响的忽视,术源性散光(SIA)的变异性,Toric IOL植入轴位偏转,Toric IOL屈光度数选择不精确,都会导致不完美的术后散光结果。
Toric IOL计算近年来正在快速发展,现已有多种Toric IOL计算公式:
1
Barrett Toric公式,通过Barrett Universal 2公式计算有效晶状体位置(ELP),以及角膜后表面散光预测算法来预测术后实际散光。
2
Abulafia-Koch公式和Næser-Savini 公式都使用方程来修正测量的角膜前表面散光,以更好地代表全角膜散光。这种修正测量的角膜前表面散光方法,随后也被应用于Holladay 1 公式(Abulafia-Koch)或组合第三代公式(Næser-Savini)中计算每条子午线的预期屈光力。
3
EVO 2.0 Toric公式采用EVO 2.0公式计算ELP,并采用理论角膜后表面散光预测来计算全角膜屈光力。
4
Holladay 2 Toric公式(最新更新)现在包含了一个全SIA校正,考虑了导致术前角膜测量和术后散光差异的众多因素。
5
Kane Toric 使用Kane公式来计算ELP,然后使用包含回归、理论光学和人工智能技术AI的先进算法来计算全角膜散光。
其中,Barrett Toric公式和Kane Toric 公式都可使用测量的角膜后表面散光进行计算。
2020年,Kane教授团队在《Ophthalmology》杂志(影响因子:13.7)上发表了《A Comparison of the Accuracy of 6 Modern Toric Intraocular Lens Formulas》文章,内容是使用了Toric IOL屈光结果大数据库(823位患者的823只眼),比较不同Toric公式(Abulafia-Koch, Barrett, EVO 2.0, Holladay 2 with total SIA, Kane, Næser-Savini)预测术后散光的准确性。
结果显示,Kane公式是最准确的(65.6%的眼睛预测误差在±0.50 D内),其次是Barrett公式(59.9%)、Abulafia-Koch公式(59.5%)、EVO 2.0公式(58.9%)、NæserSavini公式(56.7%)和Holladay 2公式(53.9%)。与其他所有公式相比,Kane公式平均绝对预测误差统计学上显著降低(P < 0.001),预测误差的方差显著降低(P < 0.01)。Abulafia-Koch、Barrett和EVO 2.0 Toric公式的平均绝对预测误差之间无统计学显著差异。
研究结论认为,与其他所研究的公式相比,使用Kane Toric公式可显著提高对术后散光结果的预测。
“子午”作为引领动态全景可视化生物测量仪,不仅测量更精准,且其内置Kane公式(包含对正常眼、Toric、圆锥角膜患者的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提供了更精确的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精益求精,进一步促进了白内障手术实现“精准屈光手术时代”!
参考文献
Kane JX, Connell B. A Comparison of the Accuracy of 6 Modern Toric Intraocular Lens Formulas. Ophthalmology. 2020 Nov;127(11):1472-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