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资讯中心

信奉长期价值理念,坚持以科学家精神为核心的民主化公司管理模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全域扫频下的视网膜分支静脉栓塞-单次无拼接

全域扫频下的视网膜分支静脉栓塞-单次无拼接

  • 分类:图湃画廊
  • 发布时间:2021-10-30 17:50
  • 访问量:

【概要描述】本例BRVO的血流成像,清晰呈现了右眼视盘颞上分支静脉阻塞后形成的大片无灌注区,且波及黄斑中心凹。结合血流断层未见新生血管。该24mm的OCTA画面之广,甚至超越了传统有创的光学荧光造影。对于无灌注区以及毛细血管的细腻表达,例如自视盘颞下而行的放射状盘周毛细血管清晰可辩,更达到传统造影无法企及的程度。

全域扫频下的视网膜分支静脉栓塞-单次无拼接

【概要描述】本例BRVO的血流成像,清晰呈现了右眼视盘颞上分支静脉阻塞后形成的大片无灌注区,且波及黄斑中心凹。结合血流断层未见新生血管。该24mm的OCTA画面之广,甚至超越了传统有创的光学荧光造影。对于无灌注区以及毛细血管的细腻表达,例如自视盘颞下而行的放射状盘周毛细血管清晰可辩,更达到传统造影无法企及的程度。

  • 分类:图湃画廊
  • 发布时间:2021-10-30 17:50
  • 访问量:
详情

“40万速”中国眼科医师鉴证系列之赵明威教授

本例BRVO的血流成像,清晰呈现了右眼视盘颞上分支静脉阻塞后形成的大片无灌注区,且波及黄斑中心凹。结合血流断层未见新生血管。该24mm的OCTA画面之广,甚至超越了传统有创的光学荧光造影。对于无灌注区以及毛细血管的细腻表达,例如自视盘颞下而行的放射状盘周毛细血管清晰可辩,更达到传统造影无法企及的程度。

图二为同一扫描切换至脉络膜的中大血管血流,画幅几乎达到上下涡静脉,各类粗细的脉络膜血管一览无余。不同于患者的视网膜血管病变,黄斑上方的脉络膜中大血管未见明显波及。

图三为自图二切换至结构enface的画面。与血流图不同,上方及颞上的激光光斑在此结构模式下更为醒目。

图四为患者的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左)与结构(右)。在血流图可以见到多处散在激光斑形成的“空洞”,其实在结构上形态是完整的。左图的空洞表现的是光凝过后人为形成的局部无灌注区。

患者的血流图可以一键转化为量化结果,比如图五的视网膜血流密度图,可见栓塞病灶的循环状态急转而下(强冷色调),分区密度值亦可用数据表格形式表达。

由于在如此广角的扫描下依然保持了高超的图像分辨率,在24mm扫描图像上实现FAZ自动测量亦是轻而易举。测量结果显示患者的FAZ形态略不规则,中心凹旁密度也有下降(界面中英文可切换)。

以上所有图像均来自同一扫描,未做多次采集,未做拼图。由于避免了重叠效应,显示范围甚至大于5至6次的12毫米拼图,采集便利度与信号一致性更是不言而喻。在图湃自研40万次速度全域扫频技术加持下,实现24mm单次扫描,在15秒左右时间内完成采集。

背景小知识

什么是SS-OCT?

SS-OCT是扫频源OCT(Swept Source OCT)的简称,相对传统谱域OCT,SS-OCT提供了更快的扫描速度,更长的波长带来更好的穿透性。图湃自主研发的新一代SS-OCT更是进一步提升了带宽从而优化了扫描分辨率,提高了相干性和采样频率从而实现超大成像景深,并通过精密的光学设计方案获得更大的扫描宽度。

什么是全域OCT?

区别于传统OCT的基础性能,全域OCT的推荐规范标准为:

扫描速度≥10万次/秒

后节深度≥6mm

前节深度≥6mm

结构OCT扫描宽度≥16mm

OCTA扫描宽度≥12mm(单次非拼接)

结构OCT轴向分辨率≤5μm

血流OCTA线间隔分辨率≤15μm

全域OCT不是指范围吗?为什么要强调分辨率?

扫描的宽度和广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通过牺牲画质来换取,比如同样是12mm的广角OCTA扫描,512线和1024线的画质就存在显著的差异,后者的数据量是前者的4倍。所以低精度的OCT/OCTA甚至依靠拼图才能获取的图像至多只能称为广角,而不能叫做全域。

OCT技术新标杆,关注图湃医疗!

相关资讯

© Copyright 图湃(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407号